<ruby id="dbdbf"><mark id="dbdbf"></mark></ruby>
    <p id="dbdbf"><cite id="dbdbf"><progress id="dbdbf"></progress></cite></p>

      <p id="dbdbf"><del id="dbdbf"></del></p>
        <pre id="dbdbf"></pre>

        當前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用地震云預報地震不靠譜

        閱讀次數:11067 次  來源:管理員  發布時間:

        第一個提出“地震云”說法的是一個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長的鍵田忠三郎。他在1956年日本福岡7級地震之前看到一條非常奇特的云帶。之后他留意到,只要出現這樣的云,某處就會有地震發生。于是他稱這樣的云為“地震云”。隨后幾十年,中國和日本民間愛好者做了一些觀測和總結,認為“地震云”是地震在醞釀階段向天空釋放的云霧信號。其形態或成一條狹長的云帶,人稱“飛機云”;或成輻射狀的“扇骨云”帶;或一條一條平行排列的“肋骨狀”云。通常出現在早晨和傍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顏色。

        關于“地震云”的生成機制,第一種是熱能和水汽釋放理論,當板塊運動時會從地表釋放出大量的高溫高壓水汽,水汽上升在大氣中形成狹長的“地震云帶”。另外一種理論是說地震之前地磁場以及電磁場都會發生變化,于是水汽或者塵埃受到影響而形成有序排列的地震云。

        不少人利用類似理論預報地震,比如旅美華人壽仲浩就是其中一位。他靠看衛星云圖上地震云帶的位置地震進行預報做了十幾年的地震預報,并自稱成功地報出2003年12月伊朗辦姆地震。有的報道甚至稱他為“讀懂了云的語言”的人。

        “地震云”成為這些自發研究地震預報的人們關注的話題已經數十年,網上流傳著無數聲稱是在大地震之前拍攝到的各種“地震云”圖片,還有人統計比較各地“地震云”傳聞和事后發生地震的相關性。他們聲稱,“地震云”出現后幾天到幾個月,在距離“地震云”數百到上千公里以內的地區,大多會發生地震。

        與此同時,“地震云”幾乎完全沒有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它既不是氣象學術名詞也不是地質學學術名詞。其不流行到,連認認真真地用科學知識反駁“地震云”的文章都少之又少。討論“地震云”的幾乎只有中國和日本的民間人士。不但歐美氣象部門沒有關于地震云的課題,中國氣象部門和日本氣象廳也沒有。“地震云”的支持者對此的看法是由于“氣象學家和地震學家片面地否認和牽強地用氣象學理論解釋”。他們依然孜孜不倦地進行信息收集和分析。

        在氣象學和地震學工作者看來,“地震云”是一個缺乏理論基礎充滿民間想象的“傳說”。起碼它還有好幾個待解答的疑問。

        12
        上一篇:動物真的可以預報地震嗎?
        下一篇:地震基礎常識,你知道多少?

          <ruby id="dbdbf"><mark id="dbdbf"></mark></ruby>
          <p id="dbdbf"><cite id="dbdbf"><progress id="dbdbf"></progress></cite></p>

            <p id="dbdbf"><del id="dbdbf"></del></p>
              <pre id="dbdbf"></pre>

              我的世界视频